一、学科简介
聊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PA)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学位授权点,也是鲁西地区唯一的MPA专业学位授权点。聊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具体负责MPA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工作,该中心隶属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聊城大学研究生处提供业务指导。
聊城大学MPA教育以政治学一级硕士点和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行政管理,哲学等本科专业为支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师资雄厚。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部分教师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心聘请了公共管理领域知名专家、领导干部、行业领军人物等担任行业导师,为MPA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外力。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省内外众多高校有紧密的校际合作,与冀鲁豫地区尤其是聊城市有常态化互动,在半个多世纪独立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骨干人才万余人,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
聊城大学MPA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全面提升MPA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生毕业须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一)系统掌握马列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身心健康,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恪守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
(二)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知识面以及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三)具备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沟通、写作、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工具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其中的创新能力。
(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专业外文资料。
(五)具备从工作实践出发,进行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学术创新能力。
三、研究方向
依据公共管理学学科范围,结合中心教学科研实际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目前的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有:
(一)行政管理(主要面向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公共组织改革发展等)。
(二)应急管理(主要面向公共危机的基层应急预警、管控和治理等)。
(三)公共服务与基层治理(主要面向教科文卫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等)。
(四)城乡公共治理(主要面向城市社区治理、乡村治理与城乡基层数字治理等)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以基本学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其中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延期等学习时间)。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按照《聊城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聊大校发〔2017〕60号)执行。
五、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为非全日制培养,主要采取周末授课或节假日集中授课形式。
学位点逐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采取学业导师与行业导师合作培养的双导师制。每门核心课程原则上均配备至少2名专职教师,由课程组长负责课程设计、实施、考核等。学位点同时选聘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并且与专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培养环节。
六、课程设置
(一)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注重专业化、体系化与科学化。
本专业构建体现专业学位实践创新特点的课程体系,在专业选修课程开设、学术前沿讲座等方面积极引入校外资源,课程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国内外高校和专业机构的课程教学资源。
本专业课程学分设置不少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学分要求,所有课程教学计划(除前沿讲座外)在一年内完成。
(二)课程类型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类型分为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学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1.学位公共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专硕公共英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2.学位基础课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本专业开设《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政治学》《社会组织管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6门基础课。
3.学位专业课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结合本学位点的师资优势,专业课采取专题化方式设置,注重理论性与实操性的结合,主要课程为《基层治理专题》等6门。
4.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根据公共管理硕士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由本专业自设。为了增加学生选修空间,实现学生知识扩容与能力提升,本专业设置了《地方政府治理》等24门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
1.本学位点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任课教师制定和实施所授课程的统一教学大纲、计划、教材、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根据该专业学位特点和具体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本专业所有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学位课(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成绩70分为合格,其他课程成绩60分为合格。课程考核不合格者须随下一级重新修读,学习成绩单中此门课程显示重修。成绩不合格且在毕业资格审查前未完成重修者,应申请延期毕业。研究生因病或其它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者,必须提前办理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课需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缓考研究生只能参加该课程下一轮次的考试。
4.建立上课考勤制度。请假超过一门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者、旷课超过一门课程总学时的五分之一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必须重修。
七、培养环节
(一)公共管理前沿讲座
聚焦本专业前沿发展的实践课题,不定期邀请行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行政管理干部、名师名校长、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专家、学科知名专家等举办前沿讲座。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6次,完成该环节的时间为第五学期末。研究生完成前沿讲座的考核后,可获得1学分。
(二)专业实践与专业实践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有不少于1学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应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政府部门、公共组织具体岗位参与实际工作或者持续调研的一个学习环节。本环节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和能力,可采用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专业实习、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本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从事工作开展。
专业实践应在学业导师和行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科学设计与论证,针对具体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撰写和提交1篇调研报告,可获得专业实践2学分;或者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得优秀奖以上名次,参加山东高校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案例大赛二等奖以上名次,可获得专业实践2学分;或者参与撰写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可获得专业实践2学分。
【说明】:①需上交1篇不少于5000字调研报告并附调研照片等证明材料,或1篇案例正文、分析文本和获奖证书,并将上述材料上传校友邦管理平台,方可视为完成专业实践;②获得其他省级以上奖励,根据当年有效的聊城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指南》所列赛事,经学位点学位委员会认定,也可获得本项专业实践学分。③参加专业实践考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者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三)中期筛选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考核制度,综合考察研究生思想品德及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并着重检查研究生培养计划、专业实践实施情况。中期筛选在第4学期完成。中期筛选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考核成绩合格,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获得1学分;考核成绩不合格,终止培养过程,按相关程序做退学处理。对“科研或实践创新能力差”难以立即确定的,经研究生申请,导师认可,考核领导小组通过,可在第四学期进行第二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相关程序做退学处理。
因故不能参加中期筛选的研究生,应提前申请延迟中期筛选,经导师认可,学院同意后,跟随下一级研究生参加中期筛选。因个人原因,未经批准不按要求参加中期筛选考核的研究生,当次中期筛选考核的评定结果直接认定为不合格。
具体要求参照《聊城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试行)》(聊大校发〔2021〕101号)。
八、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培养环节等5个模块。学生获得学位须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6学分,学位基础课14学分,学位专业课满足8学分,专业选修课满足7学分,培养环节5学分。研究生在毕业资格审查前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否则学位论文不予外审,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九、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须在第3学期10月份前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论证,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从通过开题论证到答辩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
学位论文选题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鼓励选择与学生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
(二)论文中期检查
导师组根据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5学期12月份前完成。
(三)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论文外审资格申请
第6学期3月份,研究生向学校提出毕业资格申请,学院按照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审查研究生的毕业资格,经研究生处审核通过后,方可取得参与学位论文外审的资格。
(四)论文预答辩、外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严格按照聊城大学最新的相关办法和通知要求执行。
十、其他规定
本次制订的培养方案自202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
公共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专业方向 |
备注 |
学位 公共课 (6学分) |
22020236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1 |
考试 |
|
|
22020237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2 |
考试 |
|
|
|
22020238 |
专硕公共英语(非全日制) |
2 |
32 |
1 |
考试 |
|
|
|
22020021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
1 |
16 |
1 |
考试 |
|
|
|
学位 基础课(14学分)
|
22020239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1 |
16 |
1 |
考查 |
|
|
22020201 |
公共管理 |
3 |
48 |
1 |
考查 |
|
|
|
22020202 |
公共政策分析 |
3 |
48 |
1 |
考查 |
|
|
|
22020203 |
社会研究方法 |
3 |
48 |
1 |
考查 |
|
|
|
22020204 |
政治学 |
2 |
32 |
2 |
考试 |
|
|
|
22020205 |
社会组织管理 |
2 |
32 |
1 |
考查 |
|
|
|
学位 专业课 (≥8学分) |
24020206 |
执政党建设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24020240 |
基层治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34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07 |
国学与现代公共管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01 |
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6 |
教育政策与管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专业 选修课 (≥7学分) |
22020208 |
宪法与行政法 |
2 |
32 |
1 |
考查 |
|
|
24020209 |
数字政府 |
2 |
32 |
1 |
考查 |
|
|
|
24020210 |
地方政府治理 |
2 |
32 |
1 |
考查 |
|
|
|
22020211 |
公共组织管理 |
2 |
32 |
2 |
考查 |
|
|
|
22020212 |
公共伦理 |
2 |
32 |
1 |
考查 |
|
|
|
22020213 |
公共经济学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14 |
领导科学与艺术 |
2 |
32 |
2 |
考试 |
|
|
|
22020215 |
公文写作 |
2 |
32 |
2 |
考试 |
|
|
|
22020216 |
社会调查 |
2 |
32 |
1 |
考查 |
|
|
|
22020217 |
公共事务礼仪 |
2 |
32 |
2 |
考查 |
|
|
|
22020218 |
组织行为学 |
2 |
32 |
2 |
考查 |
|
|
|
22020219 |
沟通与谈判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0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02 |
数字治理政策与案例分析 |
2 |
32 |
2 |
考查 |
|
|
|
22020222 |
党建与基层治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8 |
文化遗产与旅游管理政策与案例分析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4 |
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政策与案例分析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7 |
卫生政策与管理专题 |
1 |
16 |
2 |
考查 |
|
|
|
24020203 |
全球治理专题 |
2 |
32 |
2 |
考查 |
|
|
|
24020229 |
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专题 |
1 |
16 |
2 |
考查 |
|
|
|
24020230 |
环境保护政策与管理专题 |
1 |
16 |
2 |
考查 |
|
|
|
24020204 |
土地资源管理专题 |
1 |
16 |
2 |
考查 |
|
|
|
24020232 |
科技政策与管理专题 |
1 |
16 |
2 |
考查 |
|
|
|
24020205 |
应急处置仿真模拟实训 |
2 |
32 |
2 |
考查 |
|
|
|
22020233 |
素质拓展 |
1 |
16 |
1 |
考试 |
|
|
|
培养 环节 (5学分) |
|
公共管理前沿讲座 |
1 |
/ |
1-5 |
考查 |
|
|
|
专业实践 |
2 |
/ |
3-4 |
考查 |
|
|
|
|
专业实践考核 |
1 |
/ |
5 |
考查 |
|
|
|
|
中期筛选 |
1 |
/ |
4 |
考查 |
|
|
培养方案执笔人:孟伟
审核人:于学强